《料理科學小常識》
《辛香料~洋蔥🧅篇》
《洋蔥》是一個大家常用到,不管 西式 ,亞洲料理,印度,他都是一個很神奇的辛香料..到底他可以多變到什麼程度呢?
我們來take a look!~~
做菜只要「目的明確」就不會手忙腳亂了!
「切」
嘿嘿,想不到,切法跟洋蔥的釋放味道方式有很大的相關吧!
切片,切絲,切碎末,這三
個方式釋放的味道截然不同!
我們從外觀開始看,是否看到洋蔥有一條一條的痕,順著切和逆著切會決定眼淚的釋放程度!是因為洋蔥的細胞中含有「催淚因子」,順紋切法會讓洋蔥的味道和氣味較為溫和!
所以 反之...
今天如果細胞部份被摧毀的越徹底⋯⋯味道就會更加濃烈
所以在家的人可以做個實驗
切塊切片的味道,小於切絲切丁,小於切碎切末,味道最濃是調理機打碎(但會出水).....
所以食譜上的味道你就看就懂了,他怎麼切其實就已經決定洋蔥釋放味道的濃烈感了!
「炒」
大家對於炒洋蔥這件事都有一定的心得!
炒洋蔥的目的在於..
「去除水份」,「提出甜味」
通常我會用碎末洋蔥下鍋(不沾鍋)用中大火開始翻炒約莫6.30-8分之間(鍋子因素,火力因素)會有不同,就可以到非常深的焦糖色,目的不是在於多黑,是在於你想要的上色程度和去除多少水份以及提出多少糖份,如果只是要「軟化」,一開始下鍋時放一點鹽巴就可以加速洋蔥的軟化了!
「大火焦糖化,小火煮洋蔥」
沒錯,在做醬料和湯品時刻我選擇的卻是小火慢煮....
小火慢煮卻可以逼出更多「甜味分子」,前提是要先下油讓洋蔥包覆油脂後再開始加入水或任何流質食材!
為什麼.........?
你可以單純的用水煮一次洋蔥就會知道會有股很嗆的味道出現,所以油脂就是阻隔洋蔥和水的交互反應來慢慢燉煮洋蔥,所以無論如何,我水和油會同時存在讓我洋蔥發揮最大效果...這樣出來的味道層次真的非常豐富,做醬或湯很推薦這類不要焦糖化上色的手法!
以上都是自己親身實作和網路蒐集還有一堆書籍來的資料,我做出簡單的整理,如果有不好的地方或想補充的可以私訊我,或直接下面留言!
我們的目的都很單純,就只是想做出美味的菜❤️❤️
#楓手作